發布時間:2017/9/9 9:35:21
當前,末端派送存在快遞網點經營壓力沉重,物流網點操作場地不足,車輛通行、停靠困難,學校、住宅、商務區進門難,物業租金高企等一系列問題。
今年,本報告以全國快遞派件量前50位城市為對象,對不同城市存在的末端問題進行梳理和細化。文本的調查范圍主要分為兩個維度,一是2016年全國快遞派件量前50位城市,二是新型末端服務商中的若干企業代表。
一、末端服務現狀
(一)業務數據
2017年上半年,全國快遞業務量173.2億件,同比增長30.7%;2016年,快遞業務量完成312.8億件,同比增長51.4%。
2016年,全國派件量前50位城市的派件總量為207.4億件,占全國派件總量的66.3%。
1.快件箱
全國數據:
2017年上半年,全國城市地區投入運營快件箱數量超過17萬組;
2016年,全國布放快件箱累計超10萬組,年投遞快件逾10億件;
2015年,全國主要城市安裝智能快件箱逾6萬組,快件箱派件量為6.2億件;
2014年,全國投入使用智能快件箱1.5萬組,快件箱派件量占全國業務量的1%。
最后100米:中國快遞末端服務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
抽樣數據:
11萬組:截至2017年上半年,派件量前50位城市中,提供數據的44個城市共安裝快件箱逾11萬組、格口589.3萬個。
9.5億件:2016年1月~2017年6月,37個有數據統計的城市共有9.5億件快件通過快件箱派送,占37個城市年派件量的4.7%。
0.5次/天:37個提供數據的城市,其快件箱格口日均格口使用率為0.5次/天,2015年這一數據為0.4次/天。這表明快件箱的使用效率穩步提升,而在快件箱企業大規模投資建點的情況下,格口使用率仍能保持增長,說明市場確實存在相當的使用需求。
最后100米:中國快遞末端服務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
2.快遞服務站
25763個:在派件量前50位的城市共設立快遞服務站25763個。
6.84億件:其中28個城市的服務站共派送快件6.84億件。
最后100米:中國快遞末端服務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
(二)承載功能
城市中的快遞網點屬于物流一般節點,向上承接分揀中心,向下面對收件人,負責分揀中心到網點的短途運輸、快件細分、派件、攬收等工作。
(三)利潤來源
近年來,平均快遞單價持續走低,部分高度依賴電商的快遞企業更是為了搶占市場份額主動壓價,“價格戰”持續的最直接結果,就是留給末端的“蛋糕”越來越小。
目前,快遞企業的各環節操作成本基本透明,派送環節價格在1.3~1.6元/件,其中既包括快遞員的派費,也包括網點的各項經營成本。經過前期的布局后,2016年,多數快件箱企業開始提供有償服務,按使用格口大小不同收取0.3~0.5元/次的費用。此外,廣告等增值服務也成為快件箱企業的收入來源之一。
二、存在問題
最后100米:中國快遞末端服務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
(一)“三用一進”問題突出
2016年全國派件量前50城市反饋的調查表顯示,有35個城市反映存在車輛通行、停靠等問題;25個城市存在快遞物流企業、設施用地緊張的問題;24個城市存在快遞員進社區、進校園難的問題;8個城市存在招工難、留人難、用工成本高的問題。用車、用地、用工以及進門是當前快遞末端服務中急需處理的四大難題。
(二)“進場費”阻礙企業布局設點
近期,國家郵政局召開快件箱運營企業專題座談會,物業租金貴、進場費用高成為各大快件箱企業反映的熱點、難點問題。這不僅滯緩了快件箱企業網絡擴展的速度,還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企業的造血能力,影響其擴大再生產。
在調研中,快件箱企業反映,杭州社區的年進場費普遍在6000元/組以上,上海的年租金則高至8000元/組起,對于每件快件平均派費只有兩三角錢的快件箱企業來說,要想打平租金成本并不容易。
(三)便利店搭載快遞服務缺乏規范
由于單位坪效、面積、人工等因素限制,連鎖便利店拓展快遞自提服務的積極性并不高,反倒是社區的小賣店更愿意嘗試新業務。但由于缺乏統一操作規范,加之個體小賣店店主服務意識不強,造成便利店模式服務水平差異較大,整體質量不高。
(四)安全形勢更為復雜
隨著行業的發展,市場產生了新的服務需求,相關部門和企業應共同研究制定標準規范,約束企業行為。此外,企業也要踐行主體責任,保障快件及客戶信息安全。
三、發展趨勢
最后100米:中國快遞末端服務發展現狀及趨勢報告
(一)快遞企業加大流程創新力度
要降低經營成本、提升派件效率,還是要從派件流程入手,以科技手段改變原有業務模式。
(二)新型末端派件方式加速推廣
2014~2016年,快件箱派件量分別為1.4億件、6.2億件和超過10億件,快遞服務站的派件量也呈現增長趨勢。隨著設備投放量的增加以及市場認可度的提升,新型末端派件方式仍將加速推廣。
(三)數據成新型末端戰略資源
對于電商平臺來說,實時獲取新型末端的物流數據,保證快件全鏈路信息的可查詢、可追溯已成為其服務的一項重要內容。由此,數據成為新型末端服務企業的一項重要資源。
(四)郵政智能攬投網正在形成
中郵資本參與速遞易重組,使得中國郵政成為當前國內快件箱領域設備保有量最大的企業。下一步,“中郵系”快件箱企業將繼續深化網點布局,一張智能投遞網絡逐步形成。
(五)“末端+零售”多元發展
在各種末端服務探索中,深入社區的商業機構被認為是嫁接快遞功能的最好載體,快遞企業、快件箱以及服務站運營企業都曾在“末端+零售”方面進行創新。
(六)各方強化新型末端安全
末端服務的安全性已經不僅僅關乎快件本身,更關乎整個寄遞渠道。在此情況下,相關各方要積極創新手段,以技術手段強化數據安全,以標準制度保障操作安全,以法律規章提升準入安全。
四、發展建議
(一)推進公共投遞設施建設
快遞業務量的快速增長,給傳統的人工派件帶來巨大挑戰,各種新型末端派送方式嶄露頭角、迅速發展。實踐證明,在很多地區,快件箱、服務站等公共設施發揮了良好的效用,學校、商務樓宇、高檔小區的快遞派送問題得到了很好地解決。
與此同時,為了解決快遞末端派送問題,各級政府也出臺扶持政策,幫助企業解決網絡鋪設中的資金問題。商業嗅覺靈敏的資本也看到了快遞末端的發展空間,積極參與相關企業的發展建設。因此,在未來一段時間,推進“最后100米”公共設施建設仍是解決快遞末端問題的途徑之一。
(二)開辟城市物流專用空間
作為一個系統性工程,物流電商平臺建立共同末端投遞設施,發展快件箱、服務站等只能解決快遞末端服務中“最后100米”的問題。如果缺少城市系統規劃和統一空間布局,快遞企業各自為政,尋找價格、位置合適的地點建立分揀中心,在城市中見縫插針設立網點,勢必會帶來物流路徑的混亂,導致物流成本上升,并給城市交通和市民生活帶來壓力和不便。
因此,在解決快遞末端派送問題時,除了在“最后100米”的投遞端設立公共派送平臺外,管理者還應對城市空間進行統一規劃,為快遞物流企業開辟專用場地和空間,理順城市物流車輛行駛軌跡,提高物流效率,降低社會物流總成本。
(三)借助信息化減少落地快件分揀次數
目前,快遞企業的名址庫逐日完備,電子面單使用有效提升了信息化水平,巴槍、智能手機的普及也給快遞各環節的信息采集、傳遞提供了有利條件。
在攬收快件形成面單號時,通過軟件算法,系統就得知收件地址所對應的網點,甚至可以對應到具體的快遞員。這完全可以改變派件環節多次分揀的模式,在分揀中心完成快件的到人分揀,免去網點的分揀任務。快遞網點無需完成快件細分等額外工作,對操作面積的要求降低,租金壓力也隨之減輕,可以分出更多資金和精力做好網點的標準化建設和投訴處理等工作。
客服熱線
官方微信
小程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