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布時間:2019/2/23 15:11:19
“社會運輸車輛減少了三分之一。”運價走低導致司機退出,今年的運價比前兩年低不少,行業里很多車老板和司機因為運費低已經把車賣了。然而,萬萬沒想到的是,運價低了但公司的運輸成本卻不降反升。因為限載等多方面原因,原來兩輛車拉的貨,現在需要三輛車來拉,作為貨主要保證利潤只能拼命壓低運價,形成了惡性循環。
運價陷入惡性競爭,嚴重威脅著服務品質。從上海到成都的貨運,有的車要1.4萬元,有的要1.2萬元,有的8000元也走,但8000元顯然保證不了貨運質量。當前,新零售企業在努力保證產品品質,但貨運市場的低價競爭讓有質量的物流服務稀缺,加劇了物流成本的上升。
運力和社會需求的錯配加劇了物流行業的生存壓力。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對全國5000多名貨車司機的調查顯示,92.62%的司機反映2018年上半年收入同比下滑嚴重,收入與往年持平或有所上漲的僅有7.38%。影響收入的主要因素是運價惡性競爭、油價上漲過快、貨車環保限行政策和貨運量減少帶來的找貨時間增加。
復雜的市場形勢下,部分貨運互聯網平臺不規范經營,也加重了物流行業的弊病。中國物流與采購聯合會的調查顯示,66.93%的司機受困于一些互聯網貨運平臺一味強調“低價搶單”,貨主隨意壓價、無序競爭。此外,因為一些平臺審核不嚴,貨源信息不真實,平臺拖欠、克扣運費,導致了大量糾紛難以解決。
業內人士認為,造成“貨運低運價,物流高成本”這一鮮明反差的主要原因有兩方面:一是物流行業的傳統癥結難以化解,運輸效率不高,空駛率高,司機在停車場找貨時間長;二是物流信息化交易模式建設滯后于市場發展需求,新市場新需求難以滿足。
“傳統運輸由于貨、車不能做到智能匹配,造成運能相對過剩、效率低下、組織程度低等問題,這仍是制約物流成本下降的核心癥結。”專家認為,以占我國貨運量七成以上的公路貨運為例,困擾市場多年“多、小、散、亂”問題仍未得到根本破解。
公路貨運市場雖大,但有組織、有規模、專業化程度高的大中型運輸企業并不多,中小貨運企業以及個體運輸業戶仍占90%以上,難以做到運輸資源合理配置,更難以實現合理運輸(對流運輸、循環運輸、拖掛運輸)。
關鍵詞:大頭車,物流電商平臺,東莞物流公司,東莞物流專線,東莞落地配,互聯網+物流,大宗商品物流
廣東大頭車供應鏈網絡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引領大宗商品物流標準化操作,降低物流成本為使命,為物流供需雙方提供現代化物流供應鏈綜合解決方案的第四方物流平臺企業。整合東莞物流公司優質資源,提供東莞到全國各大城市物流專線查詢、在線發貨、物流保險等一站式服務。
上一篇:構建綠色物流體系須從燃油開始
下一篇:信息化是破解智慧物流瓶頸唯一手段
客服熱線
官方微信
小程序